消息列表 日期
急性胰臟炎 易延誤診治 假胃痛 胰腸血管被分解 2016-03-14
 【明報專訊】急腹痛,伴有作嘔或嘔吐,很多人第一時間以為腸胃炎。

其實可能是急性胰臟炎,主要成因是膽石與酗酒,並非罕見;但一般人認識不多,急性胰臟炎的痛楚遠較腸胃炎急劇,病情可在半天至一天內急變,稍為延誤診治,胰臟分泌的消化酵素,會將胰臟及附近腸臟、血管「消化」;有病人因而需要接受15次手術,才能在鬼門關轉回來。

胰臟,大家第一時間想起和糖尿病相關的胰島素,其實除了內分泌器官,胰臟也是一個重要的消化器官。食物進入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;胰臟負責分泌消化酵素,經胰腺管流入小腸,在腸道內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質、脂肪,身體才能吸收。

急性胰臟炎,絕非罕見,外科專科醫生袁維基說,每月也有兩三宗求診個案,相信急症室更多,因為不少病人遇到嚴重腹痛,第一時間會到急症室求診。

施15次手術保命

「一個年輕男士出現上腹痛,誤以為胃痛,沒有第一時間求醫,又繼續進食,結果,因為急性胰臟炎出現嚴重併發症,前後做了15次手術,才能挽回生命。」袁維基表示,這個病人恃着自己年輕,頂得住痛,以為休息一下,吃點東西就會慢慢好轉,沒意識到問題嚴重。

15次手術?究竟發生什麼事?

急性胰臟炎令胰臟消化酵素在自體發生作用,「消化」胰臟,導致糜爛性胰臟,壞死的胰腺管會滲漏,同時「消化」附近腸臟、血管等。袁維基醫生解釋,「患上急性胰臟炎,病人必須禁食,令胰臟停止分泌消化酵素,待血液中消化酵素回落,病情就會好轉。但若病人誤以為是胃痛,繼續進食,刺激胰臟不停分泌消化酵素,令炎症加劇」。

「這個病人,因為膽囊結石導致急性胰臟炎,因為延誤治療,出現糜爛性胰臟,同時影響大腸和血管,先後多次手術清除糜爛的胰臟,切走壞死大腸,建立大腸造口,又因為胰臟附近血管受到腐蝕,出現假性血管瘤。 」由於消化液腐蝕器官,導致糜爛、壞死,繼而出現感染,急性炎症影響心、肺、腎等功能。器官遭腐蝕、感染、壞死在不同時間出現,結果病人在兩三星期內陸續出現不同併發症。

不過,另一個病人,同樣因為膽石導致急性胰臟炎,情况卻大大不同。

「這一個病人,本身是醫生,突然急腹痛,他最初也不知道是什麼問題,選擇休息、禁食一天。但第二天腹痛持續,並開始發燒發冷,出現冷顫,他感覺病情不妙,立即找醫生診治。」抽血檢查發現血液中澱粉酶超標,確診是急性胰臟炎,電腦掃描顯示是胰臟輕微發炎,服用抗生素數天,接着安排切除膽囊手術,很快便痊癒。

超聲波看不清

袁維基提醒,出現急腹痛,病人和醫生都不要掉以輕心。「急腹痛,與很多疾病的徵狀相似;加上胰臟位置在胃部後方,超聲波看得不太清楚,需要驗血和電腦掃描才能確診,有些病人和醫生或考慮費用的問題,未必第一時間作出診斷。或即使病人第一時間求診,醫生和病人往往都以為是胃腸病,不少急性胰臟炎的病人,可能曾在門診、急症室多次求診後,才發現病情。」

文:鄭寶華

» 回焦點新聞列表